从2000年至今,18年 手机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现在,人们不再唯性能至上 屏幕、拍照、材质、工艺等等 也成了人们选购手机的标准 手机后盖材质的发展史 很好的见证了人们喜好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手机后盖材质的演变史 从手机的创造到手机的普及 作为一个材料人 我们经历过一个时代变迁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经历了 一个手机后盖 材质的进化、材料的升级、工艺的迭代 我们探索了 塑料、金属(铝合金、不锈钢、钛合金) 天然材料(竹、木、皮革等) 复合材料(碳纤维) 无机非金属材料(陶瓷)、玻璃等 看似复杂 其实继承正统的就三大类--塑料、金属、玻璃 小编从这三类出发 综合跨时代的代表产品 做一个关于材料、工艺的深度剖析 PC(聚碳酸酯) 聚碳酸酯这种名词,一听起来颇有些高大上的感觉。从出现到现在,一直都是不少电子产品外壳首选的材料,早期的三星galaxy系列和note系列把这种材料用做手机后盖用了五代,直到市场全面普及金属材质后盖才在材料选择上有了新的目标,所以在众多数码爱好者口中,三星还是那个“万年塑料厂商”。聚碳酸酯到底具有哪些特性,为何成为早期不少电子产品首选的材料? 图片来源:pixabay 特性 透明性高,仅次于 PMMA 和 PS 机械性能良好,韧且刚,抗冲击性好 着色性好 尺寸稳定 无毒无味 耐酸、耐油,有一定阻燃性 不耐紫外线,不耐强碱 耐磨性差 感官特性 视觉:透明、表面可调 触觉:温、硬 听觉:音调低 嗅觉:无气味 形态 树脂、板材、片材、薄膜 适用工艺 注塑、挤出、吹塑 金属 金属在我们大脑中的印象一直是坚硬的代表,HTC one横空出世的那一刻,惊艳了世界,圈了一票的粉丝,精密的激光微孔面板,富有拉丝质感的金属后盖,美中不足的点在于采用了三段式的造型,破坏了背面的完整性,这也是对信号这一个基础功能的妥协,实在有点可惜,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对金属材质手机的喜爱。 手机的金属材料大致可以分为铝合金、不锈钢两大类,当然,还有一个最近大火的钛合金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金属到底具有哪些特性? 图片来源:pixabay 特性 成本低、材料强度高 手感好、散热性好 容易变形、染色性差 容易产生划痕 太重、阻挡信号 感官特性 视觉:不透明、有光泽 触觉:硬、凉 听觉:音调高 嗅觉:无气味 形态 板材、型材、棒材 适用工艺 折弯、挤压、锻造、阳极氧化 玻璃 说到玻璃材质的手机,绕不开的话题就是iphone4了,相信经历过这个时代的设计狮宝宝们,应该知道这个机型给我们所带来的重要性及创世纪般的革新性,浑然天成的手感,三明治的造型,在当时几乎斩获所有的工业设计大奖,也是这一部机型,让乔老爷子在当时名声大噪。 由于玻璃材质的特殊性,对手机信号、NFC信号、无线充电磁场完全无干扰,再者因为玻璃本身是透明的,所以采用镀膜的方式可以让手机变得更加多彩。下面带你了解玻璃特性,为何它能成为最为主流的手机后盖材质解决方案。 图片来源:pixabay 特性 坚硬 透明 具有呈化学惰性、一般不溶于酸,但溶于强碱 感官特性 视觉:透明 触觉:冷、硬 听觉:音调中等 嗅觉:无气味 形态 珠状、纤维、棒、片、块 适用工艺 钢化、抛光、喷砂、压花、镀膜、曲面贴合、蚀刻等 分享自:材料馆 推荐阅读:喷气式飞行器 (正文已结束) (编辑:喜羊羊)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