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. 15 灼见(微信号:penetratingview) 记录并不属于一种刻意的行为,而是犹如电影一般,是自己在前进路上的一幕幕可回放影像。 作者 | 老显 想写文章却总是没灵感怎么办?想法总是转瞬即逝,到了要用时却写不出来,如何是好?喜欢看书,却懒得用手写作笔记,咋办? 你是否遇到过上述的问题? 如果是,请往下看,也许你会得到问题解决的答案。 —【1】— 在前进中记录 想必在很多年后,我依然不会后悔把读书和写作当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。 毕竟,一件是挚爱,一件是梦想。 半年前,也许你和我一样,还是一名整天在各大公众号溜达阅文的读者。而200多天过去了,我已写了超过220篇文章,其中不少文章都被各大公众号转载,变成了类爆款文。 很多人问我:“你怎么又那么多千奇百怪的灵感?” 我坦言相告:“一方面来自自己看书之后形成的感觉,另一方面是自己不断将随时随地想到的灵感记录下来,再经过思考,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思路,然后花点时间写成文,文章即成。” 别人在听到我的方法后会吐槽:“有时候身边没有纸笔,想到一些思路却没办法把它记录下来”。 其实我想说的是:“你是不是还没有培养做记录的习惯?” 写作作为一个毕生的梦想,既然想为之而努力并争取实现,就必须做好一切有利于其发展的事项。 比如:记录。 而今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和急进,很多人行走在高速成长的前进道上,有些人偶尔会停在路边,看看路人,反思自己。 他们把经历用文字写成属于自己的历史,把理想记下来形成目标单,而后再继续前进。 而大部分人都急于进阶,总是喊着“忙啊、没空啊、不得闲”,却不愿意停下脚步,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印记。 走过的路,只有自己记得,没人帮你记住,只能自己去记录。 —【2】— 对阅读进行记录 学会记录人生,让我们从记读书笔记开始。 据前段时间去世的杨绛老师讲述得知,她的爱人钱钟书老爷子平时记录读书笔记的数量是相当巨大,笔记本叠起来如山一样,光是英文笔记就有178本之多! 很多人以为钱老先生的记忆力超群,其实关键因素在于他不断的输出,做笔记,不断填补并更新以及反复阅读。 如此一来,读过的书,不易忘却。 万维钢也提倡读书要做笔记,做笔记是对知识的一种锤炼。 多年前,想必你也是个学生,那个年代,手机是稀缺物品。 当时看书的时候,很多同学喜欢用笔和纸将书里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,在适当的地方留有空白,俗称摘录式笔记。 刚好,语文老师们也推崇这种习惯:多积累一些妙词金句,时不时拿出来借鉴、翻看学习。 后来大家觉得光是摘录还是不够的,要加入点自己的思考和心得,于是学会了边摘录边进行批注。 你是否也是如此? 迈入数码产品与互联网当道的时代,周围世界里爱看书的人群当中,仅存在少数用纸笔方式做读书笔记的人,大部分人觉得做手写笔记会花费大量的时间。 也就难怪大多数人在看书过程中变得懒于随手做笔记,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完了书,隔一段时间之后又忘记这本书在讲什么。 但你没发现吗,多样化以及便利性的手机功能是我们读者的福音啊。 上班路上的地铁里,休闲下午茶的咖啡馆,老少皆宜的城市公园,在这些碎片生活片段,在零散的阅读时刻,你可能捧着书在细细品味。 然而,习惯于记笔记的你可能苦恼于随身携带纸笔。 别担心,请别忘了,我们有手机。 有时候外出,我身上没有纸笔,只能用手机进行记录。 比如,我会使用印象笔记、有道云笔记、苹果手机的备忘录。 这些软件都非常实用。 在手机上看订阅号文章也好,看书籍也罢,当把书读完之后,这些零碎的笔记都能够被同步到电脑上。 然后我会抽时间将它们进行统一整理、分类批注,再注入一些心得与想法,便形成了一篇书评。 如此一来,为我节省了非常多的整理书籍时间,这些省下来的分秒加起来足以多读几本书了。 —【3】— 懒人记录法 还有一种方法。 比如,用有道云笔记的「文档扫描」功能扫做书摘,扫描文档会自动保存到有道云笔记中,便于日后的查看归纳。 如果你不想写字,或者喜爱手写笔记,这简直是懒人们的福利啊。 —【4】— 对写作思路进行记录 在坚持写作期间,我学会了两个很重要的技能,随时随地对灵感进行记录、对生活事项进行记录。 就拿之前一篇文章来说,文章名叫《如何逃离万恶的周一?》。 全文从周一的日程、人们不喜欢周一的原因、逃离周一的理由、逃离的方法、长期逃离的方式5个角度全面探讨了如何逃离万恶的周一。 我的创作过程是由灵感和码字两部分组成,那么我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呢? 那个周日的傍晚,在完成每天跑步任务之后,散步回家之时忽然想到隔天是周一,心中暗愁。 忽然有个灵感溜进脑海,于是,出于本能,我敏捷的把它们捉住,并掏出手机,记录下来。 不巧的是,记录灵感到一半过程,被来电干扰,待通话完毕,我已步行回到家。 不过,恰恰是因为记录在笔记上,所幸灵感没有溜走,于是我得以顺利完成了文章的撰写。 灵感有时候来了,是挡也挡不住,既然不想阻碍它们潮水般的涌现,就让它们成为浪花被留下来,记录成文字,记在笔记上吧。 —【5】— 碎片化记录 当我跑完步的时候,我会独自走走看看河景,看看天色。 我特别期待这里傍晚的云,因为在我所属的小城市里,天空中总会出现美丽多姿的景色,令人喜欢。 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多观察万物,多积累一些灵感和想法,观察花草树木是如何焕发自然的光芒,观察路人的表情是如何丰富多彩,观察每个人讲话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。 这些都是可以令我们产生思考的,说不定素材就从这些地方而来。 最重要的是,把它记录下来。 平时在微信订阅号上看文章,我有个比较常用的习惯: 一旦见到感兴趣、有感觉的好词好句,会第一时间用手动方式划下这些文字,并点击分享按钮,传到有道云笔记或印象笔记,记录下来,保存之。 而这些文字也能引发我的思考,而且也很可能在某一天成为我以后文章引用的源泉。 —【6】— 分享才是财富 写作是输出见解,读书是输入知识。 读书和写作存在一个共同点:和他人分享才是财富。 有些书,有些道理,我们越是道听途说,以为我们懂了,当我们真正去读这些书,去领略其中的价值精华,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、意想不到和新颖。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。阅读与不阅读,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。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、一道鸿沟,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。一面是蓝天白云,草长莺飞,繁花似锦,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、深邃得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。 - 最 后 - 书籍没帮到我们什么,只是自然而然让自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,这是我对阅读的最大感慨。 书籍里的东西不一定能给予我们实质上的帮助,但是在无形中读书能帮助我们开启思考的力量,继而发现前方,并让书籍引领我们走向前方。 顺便做好记录,然后去迎接那个更好的自己。 —THE END— ☀作者:老显。公众号:老显(id: sendychiu)。一个和您一起成长与变老的世界500强央企上班族 / 解忧答惑达人,2016年已坚持写作200+天、2015年至今痴迷阅读400+天、2014年至今跑步750+天|擅长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 。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。 推荐阅读:莱芜信息港 (正文已结束) (编辑:喜羊羊)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 |